作为全球下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智能化已经被众多国家和汽车企业认定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全球汽车产业正在步入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的转型升级时代。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快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进程。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2018年汽车智能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提升的主要动力。
2018年4月26-27日,智能驾驶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主办,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协办。论坛结合时下热点,聚焦智能驾驶领域,诚邀国内外人工智能界泰斗级人物、顶级科学家和企业领袖等相关产学研精英人士汇聚于此,就中国车企如何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行交流、研讨。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马严、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刘澎主持论坛。
美国盛世信息服务集团高级副总裁、首都信息-首信学院客座教授方玉山围绕智能驾驶的道德问题侃侃而谈,认为智能驾驶的道德问题需分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技术问题,另一部分是对社会的冲击问题。并表示,智能驾驶是社会的未来,但我们现在要开始思考:整个社会在开发智能汽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道德规范等问题。
京东X事业部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无人车项目总监张琦通过对京东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超市四项X事业部黑科技的视频展示,全面介绍京东智慧物流体系。无人车作为其负责的部门,定位于服务智慧物流,从城市配送车到城市机器人,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美国加州硅谷Amica Research公司创办人、首都信息-首信学院专家耿怀渝就美国的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发表演讲,通过列举美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事例,更加直观地介绍美国在都市化、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表示智慧交通系统就是物联网科技用到交通上。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平台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凭借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近十年的技术经验积累,从2013年开始就布局智能汽车领域,致力于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CTO邹鹏程表示,在推动汽车智能化变革的道路上,中科创达立足行业难点、痛点和挑战,致力于为全球智能汽车提供用户友好的驾驶舱系统软件解决方案,为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提供一个软件技术赋能平台。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宏宾以《自动驾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迷思与挑战》为题发表演讲,围绕自动驾驶之源、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四个方面展开,表示未来的趋势是车、路、人、网、政合而唯一的,对于智能驾驶持保留态度,不要盲目乐观,谨慎前行。
武汉环宇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曹晶结合公司在5G网联、自动驾驶方面的成果案例分享心得体会,并详细介绍网联自动驾驶的整体解决方案Robast AI的体系结构及里面所涉及到的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低速景观车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等先进产品。
北京千方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李江认为,未来的智能驾驶一定会有三类合作伙伴:一类是汽车,毋庸置疑车是主体;第二就是交通,车一定会跑在路上;第三是通讯,一个网联化的交通体系。未来的交通是车路协同的类脑智能交通,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聪明的路及更加智能的车。
科大天工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CPS技术应用中心主任万亚东从科大天工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预测性维护技术如何在智能驾驶中应用、可解释神经网络控制器和智能驾驶的探索三方面诠释“预测性维护,可解释神经网络与智能驾驶”的内容,他认为,系统健康预测性维护是智能驾驶的重要保障,可解释神经网络控制器是驾驶的重要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余贵珍以《特定区域无人驾驶落地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无人驾驶有着高精度环境感知、复杂环境驾驶决策、面对未知的驾驶世界如何处理三大难点,人工智能是否能解决至关重要。人工智能绝对不是无人驾驶的万能钥匙,不要试图用人工智能2.0来解决无人驾驶的所有问题,但是可在某一个点上进行点对点的突破。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建平结合清华大学的未来交通中心,介绍在无人驾驶发展过程中我们将面临的挑战,以及无人驾驶和共享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无人驾驶会对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等与参会者做分享、交流。
智加科技(PlusAI Inc.)工程副总裁付强结合其公司在公路货运中自动驾驶的研发历程,诠释公路货运和自动驾驶的内在关系,表示不管人工智能多么先进,最终都是要找到一个落地的场景,能够让我们把人工智能技术真正的应用起来,造福整个社会。
北京真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机器人的研发,CEO/CTO刘智勇现场详细介绍其公司的六大核心技术及配送模式等。
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法旺就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与参会者分享、交流,并提出顶层规划,总体可控;需求牵引,分步实施;中国标准,国际兼容;安全可靠,车规认证;联盟生态,开放协同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