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2023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资促进论坛暨第三届“长风杯”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京圆满举行。本届大赛是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北京合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创新聚变 融合共生”为主题,共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三大主题赛道和元宇宙、开源软件、区块链三大特色赛道。今天的现场,即通过主题分享、产业交流、圆桌对话等多样形式,搭建传递前沿科技理念,聚智共话行业发展机遇。
活动伊始,长风联盟监事长、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澎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我们旨在以大赛为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挖掘优秀项目,帮助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加速项目与资本、技术与市场的合作对接,辅助企业提升科技成果吸纳能力和转化能力,完成科技成果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转化。”长风联盟秘书长宋晶晶在现场对大赛做整体推介,回顾“长风杯”历经三载成长之路的同时,她表示:“一直以来,长风联盟基于自身资源平台联动优质合作伙伴,为中小企业提供集创业培训辅导、金融投资服务、科技政策咨询、产业资源对接、品牌宣传推广等服务于一身,为百舸争流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帮助,陪伴中小企业蜕变成长。”随后,往届优秀项目企业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星测未来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也分享了自己的参赛经验、成果收获。
今天现场的焦点,归属于2023第三届“长风杯”创新创业大赛点亮启动的那一刻,大赛组织单位与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投资机构、孵化平台、企服机构等不同体制强强联手,以燎原之势、赋能加持参赛优质项目加速升级。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长风联盟特别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平台,首期联合天合转促中心、启迪控股、中关村壹号、北京IP、科易网、方信资本、柏彦基金、亿九天工、中细软集团、路浩知识产权集团等单位,旨在探索科技、金融、市场等多方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人才、技术、成果和项目的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其实,对于科技创新而言,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永动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主题分享,诚邀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代表亲临现场。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闫健卓副院长分享了有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新模式》的观点,表示“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科研-产学研合作’的双向过程中持续推进企业创新能⼒,着⼒加强⾼⽔平⼈才的能⼒培养,是实现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键。”聚焦赛道产业,来自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金风科技集团首席转型官潘广崇,以《金风数字化转型经验》为实例,深刻阐述“数字化转型需经历起步、整合、突破三个阶段历程,表现出从分散到整合、从内部向外部的特点。而在应用系统层面,不可避免的会经历从‘纵向建设’向‘横向打通’的转变 ,且产品建设将会从‘粗放式’向‘品牌化’转变。这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躲不开的环节。”而当前,国内正在建设科创统一大市场,想要在最后一公里上乘利席胜,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问题就亟待正视。对此,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楠分享了其对于《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实施建议》,他提出,“研发与生产相分离,先研发、后转化、再应用推广的体制机制,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长期不高的重要原因,需通过详细的模型分析,帮助企业跨越科技创新的‘死亡之谷’。”据悉,在我国目前已有的1.4亿个市场主体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且有超过4000万户创新型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资本市场部负责人马书宇以《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分享,针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资本市场的差异化服务方式成为与会企业的关注焦点。在临近尾声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以“金融如何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就科技成果转化难、服务机构如何更好帮助科技成果转化等长期以来的焦点问题各抒己见,结合自身多年来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工作经验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并阐述了各自对创新体制机制下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的期望,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长风杯”大赛已连续举办两届,累计吸引千余个项目、200余位嘉宾导师、超600家投资机构参与其中,孵化服务次数近300次,累计融资金额达37亿元。未来,长风联盟将继续通过组织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搭建起一个激发创新动能、释放创业潜力的舞台和平台,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出创新之火、科技之花,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尽快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汇聚力量。